骑鹤扬州指的是生肖兔、生肖龙、生肖蛇
骑鹤扬州在十二生肖中代表的是生肖兔、龙、蛇、马。
骑鹤扬州的典故与文化内涵
“骑鹤扬州”这一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,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殷芸的《小说》,故事讲述四人同行,各自抒发抱负:一人愿做扬州刺史,一人愿积累财富,一人愿骑鹤升仙,最后一人则贪心地说“腰缠十万贯,骑鹤上扬州”,试图兼得富贵、权势与仙缘,后人用“骑鹤扬州”比喻贪得无厌或追求难以兼得的理想,也暗含对超脱世俗、逍遥自在的向往。
这一成语在文化中具有双重象征:它讽刺了人性的贪婪;“鹤”作为仙禽,又赋予其飘逸超然的意境,而在生肖文化中,某些动物因性情或传说与之关联,成为“骑鹤扬州”的象征载体。

与“骑鹤扬州”相关的三个生肖解析
生肖兔:灵动与隐逸的象征
兔在传统文化中常代表机敏、温和与隐逸,古人认为兔能通灵,与仙鹤一样具有超凡特质,月宫玉兔的传说赋予其仙气,而“骑鹤”的逍遥与兔子的避世习性不谋而合,兔子的警觉性也暗合“骑鹤”所需的机变能力,避免陷入贪欲的陷阱。
生肖龙:权势与升华的代表
龙是中华文化的至高图腾,象征权力与飞升,传说中龙能腾云驾雾,与鹤的翱翔天际异曲同工。“骑鹤扬州”中的富贵追求(如扬州刺史)对应龙的权威,而“升仙”则契合龙脱胎换骨、羽化登仙的特性,龙的多元形象——既能掌控世俗,又能超脱凡尘——正是这一成语的复杂映射。
生肖蛇:智慧与欲望的双面性
蛇在生肖中兼具灵性与危险,其蜕皮重生的特性与“骑鹤”的超越性相通,同时蛇的狡黠又暗喻成语中“贪求多欲”的一面,古代神话中,蛇常为仙人坐骑(如伏羲女娲的蛇身),或修炼成精,这与“骑鹤”的仙缘追求形成文化呼应。
生肖马:未被列入核心但具有关联性
尽管“骑鹤扬州”更强调仙鹤的轻盈,但马作为速度与自由的象征,亦与“扬州”这一繁华之地的奔放气质相关,唐代诗人杜牧笔下“春风十里扬州路”的骏马意象,与鹤形成陆地与天空的对照,暗含“兼得”的奢望,马更偏向世俗驰骋,故在核心三生肖之外。
生肖文化与成语的深层联结
这些生肖的入选并非偶然,而是基于其文化原型的匹配度,兔的仙气、龙的升华、蛇的蜕变,均呼应“骑鹤”所需的超脱特质;而它们对应的弱点(兔的怯懦、龙的傲慢、蛇的贪婪)又扣合成语的警示意义,这种辩证关系体现了中国文化“福祸相依”的哲学观。
现代视角下的延伸思考
“骑鹤扬州”仍具启示性,在快节奏社会中,人们常追逐财富、健康、情感的多重目标,却难平衡,生肖兔提醒我们保持淡泊,龙告诫莫被权欲束缚,蛇警示适可而止,三者组合,恰成一副“戒贪图”。
生肖兔
嫦娥奔月传说源于《淮南子.览冥训》,嫦娥在月中有玉兔相伴。兔是月的象征。《春秋运斗枢》说:“行失瑶光,则月出兔”。《乐府诗集》有“白兔常跪捣药虾蟆九”的诗句,晋朝傅玄在《拟天问》中吟:“月中何有?白兔捣药。”
古人认为月中有兔的原因,有说月面阴影像兔,又说月亮和兔属阴,还有说兔鼻有豁与月的圆缺相感。 闻一多考证,以兔为月之精始于汉,先秦为蟾蜍,其后转为蟾、兔。山东嘉祥汉画像石,有玉兔和蟾蜍一起捣药,马王堆出土的帛画也有蟾兔与月亮描绘。到晋代兔已单独代表月亮。
北方有“蛇盘兔,必定富”的婚配俗信。民间剪纸《蛇盘兔》,图中蛇首兔头相对,蛇躯环绕兔身。“蛇盘兔”有时也应用于丧俗。明代叶盛《水东日记》载,当时在居庸关以北,人们都在争抢蛇盘兔的墓地。
